1984年夏初时节,母亲突发面瘫,不仅面容变形,吃饭、说话也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兄弟姊妹四处求医问药,看便了附近的正规医院,使尽了偏方验方,也不见明显好转。后来听说,从口里用刀子割神经,效果不错,几个妹妹出于病乱投医的想法,提出要试试。我没有同意。我不忍心让快奔七十岁的老娘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接受这种半科学的治疗。我是真没有咒念了。
我的这种急切心情被要好的同事老吕发现了,我便如此这般地和他说了个清楚。他当即推荐我到寿光东关找一个老中医宋大夫,用他的膏药保证能治好。
第二天,我便请假去了寿光。当时的交通状况是客车班次少,乘客站的多。为了早一刻拿到膏药,天不亮我就启程,八点就到了寿光城。出了长途汽车站,便一边步行一边打听着奔向东关。然而连问了四处都不是我要找的宋大夫家。看来同事说的东关不是一个具体村庄,而是一个片区了。我心想,跑遍所有东关的村庄,不信找不到宋大夫。接近十一点的时候,我终于踏进了宋大夫的院门。
宋大夫住着四间瓦房,是按村里统一规划建造的,与其他村民并无两样,只是他家收拾得特别干净利落。我迈进院子,便闻到了东厢房飘出的那种膏药特有的味儿,加之北墙根一个案子上晒着的一些中药材,感觉真是来到了一个中医之家。
接待我的是宋大夫的老伴。
“大娘,请问宋大夫在家吗?”我上前问道。
“在家。”老妇人见我满脸是汗,知道我是远道而来,急忙把我让进堂屋:“你先歇歇喘口气儿,喝点儿水,我去叫他。”老妇人给我倒上一杯水,便出去了。
我迅速地打量了屋内的摆设,除了正墙上挂着一幅身着长袍马褂的老人画像和画像下面的这张八仙桌以外,与别的农家堂屋没有什么两样。因为是门窗洞开,东厢房里两个老人的对话我差不多全都听见了。
老妇人说,那个人是从外地来的,你快过去看看,这里我给你看着。宋大夫说,你可一步也不要离开,按说炼丹这活我得自己来。老妇人说,孩子们干你不放心,我学了几十年,你还不放心?……
一会儿工夫,宋大夫健步迈进了堂屋。笑嘻嘻地问道:“这位同志,病人是你什么人啊?”
“是我的母亲。”我站起来答道。“您是,宋大夫?”
“是我。”宋大夫坐在了我的对面:“你坐,喝点儿水,看把你累的。本来我住在公路西边,还好找点儿。后来一修路,俺这个村被公路隔开了,庄里又统一规划,外人就不大好找了。”
宋大夫六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精神矍铄,慈眉善目。一种信任感油然而生。
宋大夫详细问过病情和我的行程以后,自信地说:“你母亲的病,好治。我这个膏药,贴上去要待半个月。要是一得了病就贴上,只要不被风吹着,不着凉,一个星期就能彻底复位,再巩固一个星期,病就全好了。拖的时间越长,复位就越慢。你母亲的病,一贴复位没问题,巩固去根有点儿困难。两贴有把握,你得有这个思想准备。和你母亲说,贴上的头两天,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不要着急,这种病根深,药进的慢。到了第三天,最晚第四天复位时,脸上觉着簌簌地动弹,嘱咐她不要害怕,那是药吃劲了。簌簌个三四天,就没有什么感觉了,这时千万别急着揭下来,直到十二天以后再揭。”
我听到母亲的病能治愈,心中的那块石头落地了。于是,立即感激地说:“宋大夫,我先替我娘谢谢您,您就看着治吧。”
“别这么客气,行医是积德,治病救人是本分。我家老辈里就这么教的我,我也不能走了样。”宋大夫认真地说着。
“既是这样,就请宋大夫给我两贴膏药,把我娘的病彻底治好。”
“我得看看还有几贴药。”
宋大夫说完,进到东间,拿出了一个精致的木匣子。他打开匣子,取出一个红布包裹。敞开一看,顿时露出为难的情绪。他又下意识的看了看木匣,伸手在里面捏了捏,然后说:“实在对不起,昨天来了一个济南的同志,一下子拿了两贴,你只能先拿一贴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又着急了:“您不是说,像我娘这样的病情得两贴药吗?”
“你听我说。”宋大夫指着打开的红布包裹“这里一共还有两贴药。如果把它全给了你,再来个求药的怎么办?近处的好说,骑个车子,跑个十里八里的再来一趟。远道来人呢?他们坐车来这里,恨不得快拿着回家给病人贴上。没有药就得住下等。住店花钱事小,耽误了病情事大。你是个明白人,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沉默了。敬仰的感情在心中涌动,纠结的心理在慢慢消失。
宋大夫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和颜悦色地说:“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多熬点膏药呢?这个,我一说你就明白。熬制膏药是个良心活,细密活。首先配伍要严谨,选材要仔细。这个药也和人一样,有魂儿,配伍就是它哪魂儿。其次工艺要严格,泡药、炸药、炒丹、炼油、下丹、去火毒、加细药、摊膏药这几个步骤,每一步的时间,火候都有严格要求。差一点不熟,多一点就糊了。我也想一次多熬点儿,可是,熬多了搅拌不匀,药效达不到要求。所以,每次我只能熬制三十贴药。熬一次药就得几天功夫。差不多半个月熬一次。熬药的人知道,熬药就是熬自己呵。孩子们见我岁数一天老起一天,要替我来熬,我不放心。一批药熬砸了,我搭上功夫浪费点儿药材不要紧,耽误了给人治病是大事。断几天药,病人就得多受几天罪。”
“嗷,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医者,仁也。我忽然想起有一幅对联写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眼前的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医生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大医,什么是医德。敬佩之余,我爽快的同意了老人的建议“宋大夫,我先拿一贴,下次找个星期天我再来一次。”
“谢谢你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不过,叫你再跑一趟,我心里过意不去。好在,没有耽误你母亲用药。”宋大夫诚恳地说道。
“宋大夫的医德让我感动。再次谢谢您。哪,得多少钱?”
“十块钱一贴。”
我掏出二十块钱递了过去。
“你这是为何呀?”
“我把下次拿药的钱一块交上。”
“大可不必,大可不必。我敬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在我这里,提前交钱就没必要了。你也看到了,下一批药正在熬着,后天早上就可以用。在你母亲没有揭下这一贴药以前,你什么时候来都行,随到随拿,不会断了流。钱,我先收你一贴的。”宋大夫把膏药递给我,然后拉开抽屉给我找钱。
他找给了我十二元。我有点儿丈二和尝摸不着头脑了:“宋大夫,您这是?”
“那个两块钱是你来回一趟的路费。因为我计划的不周到,让你跑两趟腿,我只好用这个办法来表达我的歉意了。”
“您千万别这么想。能够尽快治好我娘的病,别说跑两趟腿,跑三趟五趟也值得。您考虑得对,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就得这么做。您老这么大年纪,坚持自己熬药,实在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哪有让您给我垫路费的道理。”说着,我把那两元钱放在了八仙桌上“如果宋大夫没有什么嘱咐的话,我就告辞了。”
宋大夫急忙站起,握着我的手,久久的没有放开。
一个多月后,母亲痊愈了。(晏宁)
作者简介
晏宁:本名邱法玉,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奎文区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高密市人。以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和小说为主。近年已有十多篇作品在多家刊物上发表。其中电影文学剧本《嫂娘》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电影文学》2018年第二期。2019年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五龙河》,荣获第六届“风筝都文化奖”中的优秀文化作品奖。2020年创作的电影剧本《庄龙甲》已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品。小说《沈继德探亲》获山东省建党百年优秀文学作品奖,散文《苏轼走过的地方》获2019年潍坊市文创一等奖,散文诗《奎文门在微笑》获二等奖,小说《母亲的芭蕉扇》获潍坊市2017年度文创三等奖。
“更好潍坊:感人故事”征稿启事
潍坊,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许多值得挖掘和分享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本次活动旨在征集那些深入人心、感人至深的潍坊好故事,展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
速豹新闻网潍坊频道“更好潍坊:感人故事”栏目稿件正紧急征集中。
一、征稿对象:
所有关心潍坊、热爱潍坊的人士及团体。
二、征稿要求:
1. 作品内容应紧扣活动主题,具有真实性、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2. 参与者应保证作品为原创,不得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3. 活动主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有权对作品进行复制、改编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征集到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潍坊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座城市。同时,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征稿时间
2024年1月8日至2024年4月15日
四、投稿方式
线上征集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自己或身边的更好潍坊真实感受及故事。同时,设立专门的投稿邮箱(subaowf@163.com)或电话(0536-8233315),方便参与者提交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