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目前拥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分别是诸城派古琴和高密剪纸。
诸城古琴称“山东诸城派古琴”,又称“琅琊派古琴”,出自“虞山”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19世纪初,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另有王雩门和他的学生王宾鲁以金陵派为基础,两者汇流,融入了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了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城派。2010年,诸城派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诸城古琴的艺术风格大体归结为:细致、含蓄、质朴、流畅。含蓄性、概括性大,重内在不务外表华丽,缓急有变,刚柔兼备;节奏固定,标准统一,可数琴齐奏,划分节奏并附有简谱。右手弹弦刚劲有力、干净利落,力度强;是中国首次列入大学的专业课程,开古琴进入高等学府之先河。
诸城古琴有其独有的曲操,即以《长门怨》《秋风词》《关山月》三曲为独有曲操,其他琴谱均未载。
《长门怨》:陈阿娇为汉武帝妻,汉武帝另爱上了卫子夫,便把陈阿娇贬居长门宫,她在愁闷之中以黄金百两相赠司马相如,请其写一篇解愁文章。司马相如为她写了那篇有名的《长门赋》。当汉武帝读了此赋时,竟深受感动。后人将此赋改作了琴曲《长门怨》。全曲共6段,采用“黄钟调”(f调),多用高音滑奏以表现女性之哀怨。
《秋风词》:由王既甫、王心源所传。该曲在《桐荫山馆琴谱》系黄钟调(f调)记谱,在《梅庵琴谱》系林钟调(c调)记谱,调虽不同,音高却一样。
《关山月》:曲由山东民歌“骂情人”移植为古琴曲谱。宣统二年(1910),山东李见忠至大汶口(今泰安)一带查税,在店中因雨不能外出,适有歌妓来带柳琴唱一俗曲《骂情人》,李便用工尺谱记下来带回济南。后岑体仁又将工尺谱译为古琴谱。后由王宾鲁修改,增加了几个轮指,更名为《关山月》,系黄钟调(f调)。
诸城派古琴的琴谱主要有以下几个:
《琴谱正律》,王冷泉辑藏,道光十九年(1839)手抄本。此谱有两个版本,一为载有8首琴曲谱本,一为标有2册、共载13首琴曲谱本,原本已散失。1961年春,在山东诸城农校张浩处发现一手抄残本。同年冬,在詹澄秋处发现王冷泉手抄2本。琴谱卷首有凡例,调弦入弄。曲子有《良宵引》《长门怨》《梧叶舞秋风》《静观吟》《鸥鹭忘机》《山居吟》《平沙落雁》《渔歌》《塞上鸿》《潇湘水云》《胡笳》《水仙操》《秋鸿》等。在征位上,王冷泉加以订正,对《秋鸿》一曲合并了个别段落,采用了诸城古琴的立调体系。
《桐荫山馆琴谱》,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孙三代相传。曲子有《良宵引》《秋风词》《长门怨》《秋江夜泊》《石上流泉》《春闺怨》《流水》《捣衣》《搔首问天》《平沙落雁》《普庵冗》《秋塞吟》《参同契》《读易》《阳关三叠》《古琴吟》等16首并有左右手指法、读谱法和调弦法。解放后由张育瑾、王凤襄夫妇整理付印,在“减字谱”之上增加了简谱。1960年4月在北京古琴研究会刊印,1993年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玉鹤轩琴谱》,王露辑订,手抄本共8卷,光绪二十九年〔1903〉辑成。内有古琴律制表与五音的关系论述。曲子有《良宵引》《长门怨》《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平沙落雁》《挟仙游》《石上流泉》《渔歌》《樵歌》《清江夜泊》《佩兰》《秋鸿》《胡笳》《塞上鸿》《秋塞吟》《苍梧怨》《春闺怨》《凤求凰》《渔樵问答》《释谈章》《鹤舞洞天》《春晓吟》等30首。
《梅庵琴谱》,王宾鲁《龙吟观琴谱》所传,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民国二十年(1931年)刊印初版,莲史纸石印本,共2卷。今版3卷,上卷论琴的形制、乐理、指法、和弦等;中卷收琴曲14首;下卷为今译简谱。所收《关山月》《长门怨》《搔首问天》等曲为诸城派代表曲目。二版出版于1959年。1983年,由华盛顿大学音乐教授李伯曼译成英文在美出版;唐健垣博士翻成香港版,由南通梅庵琴社编印成《梅庵琴曲集》,1995年在台湾出版台湾版。